首页 > 疾病大全 > 外科 > 肝血管瘤  >正文
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有哪些
  • 2014-07-24 11:58:58
  • 魏魏
  • 513

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有哪些

肝血管瘤,这种病属于血管瘤的一种,肝血管瘤是血管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,这种病在初期时血管瘤小,病变后无症状,但随着血管瘤的增大,人的肝脏部位也会随着增大,易造成人体消化不良,腹部不适,食欲不振等症状,如果不及时治疗,就容易造成肿瘤肿胀,从而造成严重的并发症,对此我们绝不能疏忽对肝血管瘤治疗,因此我们应该了解他,早发现早预防,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?

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1.超声表现:

显示肝内均质、强回声病变,边界大多清楚,或病变区内强回声伴不规则低回声,病变内可显示扩张的血窦。

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2.CT表现:

(1)平扫:肝内低密度区,轮廓清楚,密度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,代表血栓机化或纤维分隔,少数可见到钙化。

(2)增强扫描:

①早期病变边缘显着强化呈结节状或“岛屿状”,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,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,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。

②随着时间延长,增强幅度向病变中央推近,而病变的低密度区相对变小。

③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(平扫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)。

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,具有特征性表现,诊断正确率可在90%以上。一般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期,即注药后30~60秒。因此强调正确的检查技术,即快速、团状注射造影剂,快速扫描,适时延时扫描。否则,因未见到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。

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有哪些

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3:B超诊断:B超对肝内血管瘤的诊断具有简便易行,敏感性较高的优点,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检查方法,肝血管瘤往往由B超首先发现,其敏感性很高,甚至可检出1cm以下的小血管瘤,但其特异性不高。

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4:X线诊断:巨大血管瘤引起肝脏明显增大时,X光片可以显示肝脏增大。胃肠钡剂造影,也可显示胃肠道受推压的表现。有时血管瘤钙化,表现为条索状致密影,有呈放射状排列的倾向,偶尔可见静脉石,多数肝脏血管瘤较小,也不钙化,所以X光片和胃肠钡剂造影往往不能显示,只有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才能发现。由于其特异性不高,故临床上应用较少。

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有哪些

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5:肝动脉造影诊断:本法具有相当的特征性,病灶的检查率和诊断的符合率均较高,可达95%以上。

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6:放射性核素血池扫描诊断:一般认为血池扫描的特异性高,阳性提示诊断价值几乎达100%。但其敏感性较低,小于3cm的病灶不易检出,而3cm以上的血管瘤CT表现常较典型。

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7:动态CT诊断:近年来由于CT的广泛运用,大大提高了肝血管瘤的检出率。CT能发现较小的病灶,利用造影剂的作用,对肝内占位病灶能做出较好的定性诊断,血管瘤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可达95%左右,但对直径<2cm的血管瘤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。

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8:MRI诊断: MRI对含血管的病灶敏感性较好,肝血管瘤血管腔内含有缓慢的血液流动。本法的检出率较高,但价格亦较高。总之诊断肝血管瘤的超声及CT最为方便,而血池扫描与肝动脉造影为确诊手段

相关阅读
肝血管瘤绿色通道

健康饮食 健康养生 减肥瘦身

分享

QQ好友
QQ空间
微信好友
微信朋友圈
网易微博
新浪微博
腾讯微博
人人网
clo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