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疾病大全 > 儿科 >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 >正文
川崎病临床表现
  • 2014-06-23 10:48:25
  • 茂然
  • 698

川崎病又为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,主要以皮肤粘膜出疹、淋巴结肿大和多发性动脉炎为特点的急性发热性疾病。绝大多数川崎病患者年龄在2个月至5岁,但也有成年患者。男女比例1.3~1.5;复发率为2%~3%。

川崎病临床表现

川崎病临床表现:

一般无前驱症状,突然发热,呈弛张热或持续性发热,持续1~2周,多为7~10天,平均最高温度可达39~39.9℃。数日后,躯干尤其在会阴部出现多形性红色斑疹,亦可呈荨麻疹样皮疹,有瘙痒感,但无水疱或结痂。四肢远端变比较明显。川崎病临床表现在发病后第1周指甲或趾甲近端苍白(不完全性白甲病),手掌及足底出现红斑,手脚弥漫肿胀,皮肤常绷紧较硬,压之无凹陷。川崎病临床表现约于起病后10~15d,甲周、手掌及足底开始脱皮;有时表皮呈簇状脱落,下方露出新的正常皮肤。约2个月后指甲和趾甲常出现横沟。川崎病临床表现整个病程持续2~12周,并往往伴有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。比较严重的表现是约于发现第10日,当皮疹、发热和其他急性期症状开始消退时发生心脏炎。川崎病临床表现患者面色苍白、发绀、乏力、胸闷、心前区痛、心音低钝,心尖可闻及收缩期杂音、奔马律或早搏。经川崎病临床表现、心电图、超声心动图和放射线检查约50%病例发现心脏损害,包括急性心肌炎、心包炎、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。采用无创伤性检查发现20%病人因冠状动脉炎而引致冠状动脉瘤。冠状动脉瘤在起病最初4周检出率最高,以后逐渐减少。川崎病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瘤约达60%。冠状动脉瘤直径小于8mm者可以退缩;大于8mm者不能退缩,容易发生冠状狭窄或闭塞,而引起心肌梗塞。必须指出,心脏炎与冠状动脉瘤的形成相互无关,其他表现尚有主要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肿痛、虹膜捷状体炎、中耳炎、肺炎、无菌性脑膜炎、腹痛腹泄等。少见的表现有肝炎、胆囊水肿、肠麻痹及肠出血、胸腔积液、肛周皮肤潮红、脱皮以及颅神经麻痹和脑病等。

川崎病临床表现化验检查:

川崎病临床表现起病急性期白细胞增高,可达20×109/L以上,伴核左移;轻度贫血;在患病的第2或第3周血小板增多可达500×109/L以上;血沉增快达60mm/h以上,C反应蛋白阳性。血清免疫球蛋白,特别是IgE增高,补体轻度增高;血清转氨酶增高。根据受累器官不同,其他实验室异常尚有蛋白尿、脓尿;脑脊液淋巴细胞增高;心电图有低电压、ST-T波改变、P-Q和Q-T间期处长以及心律失常;X线检查心脏增大;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见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形成,且多数是左、右冠状动脉同时受累。

川崎病临床表现病例:

2008年2月一个1岁11个月“川崎病临床表现”病例介绍如下:患儿发热1天,体温最高40度,无咳嗽、流涕、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,无呕吐、腹痛及腹泻,查体皮肤粘膜未见皮疹及出血点,右颈部可触及1个花生粒大小淋巴结,质软,无粘连及触痛,结膜无充血,口唇鲜红、干裂,口腔粘膜弥漫性充血,咽充血,双扁桃体二度,无脓苔,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,查血常规及CRP:白细胞20.3x109/L,中性粒80.7%,淋巴14%,血小板299x109/L,CRP73mg/L。以“呼吸道感染川崎病待排”入院,给予头孢孟多静滴及物理降温等对症治疗。川崎病临床表现入院第2天,患儿仍高热,体温均达39度以上,复查血常规及CRP:白细胞12.6x109/L,中性粒66.6%,淋巴25.1%,血小板219x109/L,CRP48.55mg/L。肝功、心肌酶等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,入院第4天,患儿仍持续高热,均达39度以上,查体:双眼结膜充血明显,周身皮肤未见皮疹,口唇鲜红、干裂,口腔粘膜弥漫性充血,颈部可触及1个花生粒大小淋巴结,质软,无粘连及触痛,结膜无充血,口唇鲜红、干裂,口腔粘膜弥漫性充血,咽充血,双扁桃体二度,无脓苔,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,手掌充血明显。诊断“川崎病”。查心脏彩超示左心轻度扩大,左冠状动脉稍宽3.4mm,再次复查血常规及CRP:白细胞12.8x109/L,中性粒68%,淋巴20.7%,血小板172x109/L,CRP55.09mg/L,血沉64mm/L。复查肝功、心肌酶未见异常。

百姓健康网温馨提示:以上就是关于川崎病临床表现的介绍,如果您对川崎病临床表现还有什么疑问,可咨询在线专家。想要了解更多川崎病的内容请到百姓健康网儿科查看。其他疾病信息可进入百姓导医台查疾病页面了解,您还可以使用手机登录百姓手机健康网查看最新健康信息。

小编推荐

川崎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

川崎病的治疗方法


相关阅读
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绿色通道

健康饮食 健康养生 减肥瘦身

分享

QQ好友
QQ空间
微信好友
微信朋友圈
网易微博
新浪微博
腾讯微博
人人网
clo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