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2014-10-31 13:50:08
- 凤娇
- 1879
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失血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很常见。多见于大血管破裂,腹部损伤引起的肝、脾破裂,胃、十二指肠出血,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食管、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。通常在迅速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%时。即出现休克。主要表现为中心静脉压(CVP)降低,回心血量减少和一氧化碳(C0)下降所造成的低血压。在神经-内分泌机制作用下可引起外周血管收缩、血管阻力增加和心率加快。最终因微循环障碍可造成各组织器官功能不全和衰竭。及时补充血容量、治疗其病因和制止其继续失血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关键。补充血容量和积极制止出血是治疗的关键。两者不能偏废。否则病情将无法控制。
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1 补充血容量
失血性休克者所丢失的血量并非都是可见血,可根据血压和脉率的变化来估计失血量。虽然失血性休克时,丢失的主要是血液但补充血容量时,并不需要全部补充血液。关键是抓紧时机及时增加静脉回流量。临床处理时,可先经静脉快速(30~45分钟内)滴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1000~2000mL若患者血压很快恢复正常并维持,表明失血量较小已不再继续出血,此时,如果患者的血细胞比容超过30%,表明能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(携氧能力),可不必输血。如上述治疗仍不能维持循环血量、血压仍很低时,表明其失血量很大,或继续有失血,则应输入血制品,包括全血或浓缩红细胞等,以保证携氧功能,防止组织缺氧。失血性休克时补给适量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具有重要意义,补充因钠和水进入细胞内所引起的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。降低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浓度,降低毛细血管内血液黏度和改善微循环的灌注。临床上,可根据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两个参数作综合分析,判断其异常现象的原因,并作出相应的处理。
补液试验,取等渗盐水250mL,于5~10分钟内经静脉注入。如血压升高而中心静脉压不变。提示血容量不足;如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升高0.29~0.49kPa(3~5cmH2O),则提示心功能不全。
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2 止血
对失血性休克者作积极的止血处理显然极为重要。否则,尽管补充了晶、胶体液,仍难以保持循环的稳定,休克不可能被纠正。能见效的临时止血措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。
例如,用指压法控制体表动脉大出血、用三腔双气囊管压迫控制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等,可为进行彻底的手术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。对于多数内脏出血(例如肝、脾破裂出血),手术才是根本性的处理方法。休克状态进行手术固然有其危险性,但如果犹豫不决,则可能因此而丧失手术时机。对于急性活动性出血病例,应在积极补充血容量的同时作好手术准备,及早施行手术止血,即使血压还不稳定,仍有手术指征。
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3 给氧和用药
轻度失血失液性休克患者一般无须氧 治疗 ,中度和重度休克者需要增加吸入氧浓度,甚至用呼吸机辅助呼吸。
近年临床研究发现,低血容量性休克时血培养可呈阳性。其原因为肠缺血使黏膜屏障作用缺损,肝缺血使其网状内皮细胞功能降低,肠细菌及其毒素可进入体循环,此种病变是低血容性休克的加重因素之一。所以对中度和重度失血、失液性休克,应用抗生索。
(1)纠正代谢性酸碱失衡,在扩容的基础上根据血pH值、二氧化碳结合力或血气分析结果,选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。失液者常有高血清钾或低血氯,大量输血后可有低血清钙,应予以适当补充。
(2)对重症休克已经输液扩容、纠正酸中毒,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疗效不显著者,可试用高渗盐水。取5%氯化钠,加温至37℃,静脉推注每次50mL(3~5分钟注入),间隔15~20分钟,总量400mL据研究高渗盐水能使血渗透压上升,毛细血管前微动脉扩张,左室最大压变(dp/dtmax)上升,心排血量增加故有助于休克逆转。
(3)根据中医经验,休克综合征可归属于脱证(亡阳亡阴)或厥逆,治疗宜回阳或救逆。前人治疗产科大出血所致的休克,用独参汤有一定的效果。还有参附汤、生脉散等,也是以人参为主药。现在将这类人参合剂制成注射液用于休克患者,可起稳定血压和改善一般状态的效应。另一种抗休克中药制剂为枳实注射液。枳实是治疗厥逆的四逆散成分之一。据研究,枳实注射液含羟福林和N-甲基酚胺,有升高血压、增加冠状血管灌注和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。
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4 病因治疗
对失血、失液的病因应及早处理,否则休克即使可暂时好转,仍将再加重。病因治疗先选用侵袭性较小的方法。例如,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,可先用三腔气囊导管压迫、垂体后叶素静脉点滴或Mansell液(含硫酸高铁)口服,或经内镜曲张静脉栓塞术、选择性腹腔动脉导管注射血管收缩剂,必要时施行门奇静脉断流术或门静脉分流术。此类手术在紧急条件下施行,病死率高于择期手术者。所以,侵袭性较大的病因治疗措施,要争取在患者全身状态较稳定时实施。